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约上好友,邂逅尾期花海的别样浪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1:14:00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厦门海沧区新阳街道一农社区下陈社,油菜花期虽已近尾声,却依然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来自漳州角美的余佳璐与两位好友,正是为了抓住这花期的“小尾巴”慕名而来的。踏入这片百亩花田,残存的油菜花在微风中轻轻颤动,金黄的花瓣间,流露着时光沉淀的温婉。稀疏的蜂蝶仍在花间萦绕,仿佛不舍这即将逝去的烂漫。

余佳璐一行沿着田间小路徐行,脚下泥土带着湿润的气息。途经“躺平男孩儿”装置旁,她们不禁感叹花期短暂;在“风车长廊”下,斑驳的花影与她们的倩影交织,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总算赶上了,真如网友说的,很美!”余佳璐说,她平时就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到户外踏青旅游,或爬山、或赏花、或席地泡茶、吃吃农家菜,“真的无需长途跋涉去追寻风景,周边地区同样有温暖的邂逅和难忘的时光”。

来自泉州的陈家豪,原本是到厦门来找朋友相聚,没想到朋友直接把他带到了这乡下的下陈社。初见这片已至尾期的油菜花海,陈家豪便被深深吸引。他没想到,在城市边缘,竟藏着这样一处风景独好的地方。

漫步其间,陈家豪看着那在风中摇曳的油菜花,心中满是惊喜。“原本以为厦门就是繁华都市的模样,没想到还有这样充满田园气息的地方,虽然花期快过了,但这景色依然让人心旷神怡,真是不虚此行。”陈家豪忍不住和朋友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花田虽已过盛时,可下陈社的活力丝毫不减。“多巴胺”主题市集上,烟火升腾,热闹依旧。野生蜂蜜、手作五香等农特产品摊位前,游客们热情挑选。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村民郑惠玲女士的闽南纯手工小吃摊。那些看起来特别诱人的米糕、碱粿、麦芽糖,原本不过是她为两个宝贝孙子精心制作的美味,如今不想成了游客的最爱。随着游客纷至沓来,这些承载着闽南风味的传统小吃变得供不应求,特别是她的麦芽糖,需要提前预约,仍订单不断。

这份手工制作着实不易,每一块米糕,从泡米、磨浆到蒸煮,工序繁琐;每一块碱粿的成型,都考验着对火候与比例的精准掌控;每一口麦芽糖的香甜,都凝聚着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坚守。但游客们的青睐,让郑惠玲心中满是温暖。她在这忙碌中,找到了别样的人生价值——一种超越金钱,能将闽南传统美食代代传承的使命感。她希望带领更多愿意吃苦的人一起,将这种手艺传下去。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下陈社的庭院经济也悄然兴起。不少村民利用自家的小院,精心布置。有的庭院里摆放着古朴的桌椅,种上了各种花卉绿植,打造出舒适惬意的休闲空间,供游客歇脚品茶;有的则将小院改造成了手工艺品展示区,展示着精致的竹编、木雕等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与购买;有的则在院子摆起大锅,做起农家菜。这些小小的庭院,不仅成为了村民增收的新途径,也为下陈社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馨与文艺气息。

不远处,一农美术馆内,“文化碰撞”主题美术展正静静诉说着艺术与田园的交融,为这片渐入尾声的花田,添上了一抹独特的人文色彩。“麦浪公社”里,“荔志青年”精酿啤酒的醇香,与空气中残留的淡淡花香交织;荔枝公园的“猪圈咖啡”,依旧是游客们歇脚、闲谈的温馨之所。

对于孩子们而言,下陈社也是知识的宝库。温室大棚中,他们探索着绿植花卉的奥秘;农耕研学区里,农田成为了生动的课堂。

会响的麦秆菊、能止血的藿香蓟……棠潮园艺科技的4000平方米温室中,花卉争奇斗艳,等待着游客去探寻其中的奇妙。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赏花、购花,还能参与环保花器制作、花卉糕点饮品制作等趣味活动,在“春耕课堂”中体验种植的乐趣。

从百亩花海到全域产业,从单一农产到多元融合,下陈社正以“花田”为支点,撬动城乡资源流动、产业升级与文化焕新。

“油菜花海即将谢幕,但下陈社的精彩永不落幕。”一农社区党委书记姚聪明说,接下来,下陈社还将种植向日葵和水稻,让市民游客常来常新,感受多样的下陈风光。他表示,一农社区将在新阳街道的支持下,持续推动“引客下乡”,探索“农文旅融合”路径,让更多“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为共同富裕注入持久动能。(记者林泽贵/文 林梓健/图)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