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1:36:00
这几天,各地气温回升,正是植树增绿的好时节。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下树苗,种下希望。
4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永定河畔,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在永定河绿道示范段的植树点,总书记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接连种下油松、金枝槐、美人梅、车梁木、杜仲、元宝枫等多棵树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三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
春日植树,种下的是让人民享受更美好环境的真心。北京永定河边的城市公园,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种下了7株不同种类的树苗,如今都已经身姿挺拔,在春日里萌发出了新的生机。
如今,这片曾经的荒滩已经成为北京园博园的一部分,以往少有人至的城市边角也成了居民们春日赏花、休闲的好去处。近年来,北京市新增造林面积不断增加,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5%,新建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15处,市民身边又新增了500公里绿道。北京更绿了,居民们参与义务植树的方式也更多了。
在北京市丰台区怡海花园社区,居民们在社区号召下,在小区的空地上,又种下了一排新的海棠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尤其是国土绿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24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春日植树,种下的是我国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
4月3日,总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时指出,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质量效益还不够高,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争取一年干得比一年好。
2024年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工程成功合龙,在这个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外围,中国人织就了一条“绿围脖”。但是锁边合龙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去年最后实现“合龙”的区域之一。今年一入春,人们又带上工具,进入沙漠更深处。
和一般生物治沙先扎出草方格再种树不同,这片区域的治沙植树是从铺设滴灌带开始的。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贾磊:这块属于沙漠腹地,我们采用地下水补给,树木成活以后,对这里的生态系统、土壤固沙,还有土壤改良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这片铺设滴灌带的区域,已经明确了土地经营权,获得了当地村民的积极响应。玉苏普江·艾合麦提江5年前开始参与治沙植树,这次在政府的补贴和配套设施建设下,他承包的400亩沙地上,就铺设了100多亩的沙漠滴灌带。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镇甫甫克村村民 玉苏普江·艾合麦提江:以前这边的条件不好,天天刮沙尘暴,无法干活。现在好了,地都在我们手上,我们想种啥就种啥。准备种红柳。两三年以后,红柳底下种大芸,提高经济收入,我们有信心把这里变成绿地。
在生物治沙、工程治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治沙方式并行下,我国荒漠化治理得到了巨大改善,2024年共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接下来,如何提高质量,提升效益成了新的课题。
不远处,一片沙漠的滴灌带已经安装调试完毕,这里是民丰县的防沙治沙试验站,今年春天试种了许多节水抗旱的品种,为今后调整种植结构、提升效益打下基础。
2025年,新疆计划完成沙漠治理面积780万亩,其中,民丰县要治理的沙漠面积达到78.2万亩,下一步,他们要让治沙植树更科学、更高效、更可持续。
春日植树,种下的是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
4月3日,总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绿化祖国必须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要更加注重“提质”,更加注重“兴业”,更加注重“利民”。
一场春雨过后,在江西婺源,一片针叶林正在进行春季抚育,本是种树的季节,林业专家和工作人员在林间查看后,却不时挑出几棵,开始采伐。
就在这片开展间伐的树林旁,另一些工作人员带着新的树苗在整理出的空地上开始补种阔叶树种楠木。
江西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婺源县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3%,对于这样早已被绿色覆盖的地区,“一砍”“一种”将原本的单一杉木林逐渐更替为混交林,是我国提升森林质量,增加生态功能的新探索。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在婺源,总书记指出,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如何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婺源选择从“扩绿、兴绿、护绿”上做文章。
在婺源,12000多棵树龄超过百年的古树都已经被登记在册,每年都要依次经历体检,之后再对有问题的树进行治疗。村口、水口的古树不仅是村民们守护的绿色记忆,更是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如今,在婺源,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除了开发森林观光外,森林康养、森林体育、森林观鸟、自然研学游等多元融合旅游产业也正在吸引更多人到来。
“绿水青山”如何更好变成“金山银山”,林下经济、林草产业也大有可为。在江西资溪,笋农们在收割今年的竹笋时,竹子也刚好到了可以采伐的时候,这不是巧合,而是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调整了原本荒山竹林不同品种竹子的结构和年龄。竹林的整体效益大大提升。
怎么利用好丰富的竹资源,资溪县成立了竹科技产业园,竹纤维替代塑料制成餐具、家具、日用品、户外地板等等,竹工艺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优美的生态环境到坚固的生态屏障,再到兴业、利民的宝库,我国国土绿化不断推进,不仅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劲绿色动能,也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贡献。
今年,我国将编制印发国土绿化空间规划,明确未来绿化空间,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林草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绿色版图正不断扩大,这不仅筑牢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更让亿万群众真切感受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幸福生活。
编辑丨陆宇佳 卜鹏 彭婵
摄像丨阮红宇 曹江
策划丨牛彦敏
剪辑丨苗佳亮 郑昱
责任编辑:朱锦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