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38:00
在三都自治县,务工人员韦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帮助下,成功追回3万元欠薪,随后特意送上锦旗表达感谢;都匀市居民张某在综治中心调解员的协助下,一天内便化解了装修纠纷,避免对簿公堂……
在黔南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大助力。通过高位推动、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数字赋能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社会治理“晴雨表”、矛盾解纷“终点站”、服务群众“连心桥”。2024年,黔南州各级综治中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9.11万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位居全省第一。
建强阵地 打造便捷服务平台
“这里就像现代化‘医院’,不管啥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门诊’,有的案件当天就能解决。”龙里县综治中心接待大厅里,办事群众吴先生这样评价。该综治中心占地超1300平方米,大厅宽敞,指示牌清晰,窗口服务规范有序。在这里,不管是邻里纠纷,还是复杂法律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龙里县综治中心是黔南州12个县级综治中心的缩影。黔南州党委、政府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当作重点工作,多次部署并出台实施方案,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标准建设综治中心阵地,在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工作提质增效。同时,整合全州网格资源,统一划分综治、公安、民政、城管等部门网格,建立“多网合一”的基层网格治理体系。目前,黔南州实现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12个县(市)、109个乡镇(街道)、146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划分网格12397个,形成覆盖全州的标准化综治服务网络。
龙里县综治中心。
黔南州基于“政法工作一盘棋”理念,创新采用“接待大厅+类案调解室”功能分区模式,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融合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等功能,成为直面群众诉求的前沿阵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常驻+轮驻+随驻”工作模式,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此外,黔南州引入公共法律服务、心理服务等社会力量,成功打通“法—调—仲—访—诉—研”矛盾化解全链条,构建起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如今,在黔南,群众进综治中心“一扇门”,便能让各类矛盾纠纷找到“出口”,让办事维权“找得到、问得清、看得懂”。
创新机制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黔南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规范工作流程,优化矛盾纠纷登记、受理、转办、办理等环节,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法律手段,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都匀市某物业公司与部分业主因物业合同和物业费问题闹上法庭。都匀市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吹哨”机制,委托涉诉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诉前调解。法院、住建局专家从法、理、情多维度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避免纠纷升级,凸显“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高效。
矛盾纠纷调解现场。
黔南州搭建州、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工作体系,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模式,整合资源预防矛盾。通过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研判机制,将纠纷录入信息化平台跟踪督办,快速响应群众诉求。同时,建立婚恋家庭纠纷闭环管理机制,打造“一张网”调度、“一站式”化解的工作格局。
黔南州通过举办“枫桥式综治中心”评选、“枫桥式工作法”大比武等活动,推动各地形成特色经验。2024年,多个案例入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和“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7个工作法获评全省“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荔波县“荔即解”工作法让涉旅纠纷平均化解时长从10天降至2小时;独山县创新金融纠纷多元化解“113”模式,化解大量金融纠纷;平塘县组建“1+14+N”团队,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6.87%,群众满意率100%。
黔南州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能调尽调、能调不判”原则,规范诉调对接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多元调”闭环解纷品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健全四级人民调解组织,有超1600个村(居)、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配备2428名专职调解员。2024年调解涉农纠纷1.5万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此外,黔南州各级综治中心还将普法工作融入解决实际问题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全过程,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如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成为黔南州各级综治中心的鲜明特征。
数字赋能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都匀某高校学生吴某通过“黔南12345热线”微信平台投诉出租车乱收费,短短5分钟投诉就得到处理,他直呼“意外”。这一高效服务,是黔南州探索数字化社会治理的生动体现。
黔南州将州综治中心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深度融合,打造多功能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7×24全天候热线服务。打通省综治信息平台、贵州110服务平台等数据资源,构建横向联动州县两级行业部门、纵向贯通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的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对“政务工单”“综治单”“警务工单”分类分流,实现“一中心汇聚、分流、督考、研判”,实现矛盾纠纷“一个号、一地跑、一站解”。
黔南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公室。
为推动数据“多跑路”、基层减负,黔南州推广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全州已开通综治中心及网格员账号1.47万个、行业部门账号1600余个。网格员借助手机端采集、上报网格信息,实现网格案件采集、信息共享、人员调度、案件处置精准化。2024年以来,线上办结矛盾纠纷10.72万余件,大量矛盾在基层化解。
各县(市)综治中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让社会治理更智能高效。都匀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对接三级综治中心,采集调度各类事件,锁定治安隐患并预警;惠水县搭建“数字乡村”平台,方便村干部查看森林防火、环境治理情况;罗甸县搭建“矛盾纠纷线索分析系统”,实现涉事重点人员闭环管理。
数字赋能让黔南州综治中心工作模式从“人海战术”转向“数据跑路”,日均处理事件量从300件增至1300件,群体性事件预测准确率达90%,跨部门工单流转时间缩短80%。群众诉求实现数字流转、快速响应、高效办理,黔南州打通社会治理“快车道”。
“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黔南州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对标对表中央关于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全力推进全州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实现人民群众的诉求有人办、依法办,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为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翔
通讯员 罗春菊
编辑 何琴
二审 张谌
三审 黄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