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运河支队后人:记录还原英雄事迹、宣传先辈精神是我们的心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3:43:00    

历史不容忘却,精神永续传承。战火纷飞谱写的英雄壮歌很多,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还有一支队伍也为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它就是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

运河支队创建于1940年1月,由山东和江苏交界地带的地方抗日武装组编而成,最多时有3000多名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对敌作战900多次,击毙击伤俘虏日、伪军5000多人。

运河支队革命先辈的后人说,能够记录还原这支英雄队伍的事迹,宣传先辈留下的精神,是他们一致的心愿。

红色运河书忠烈 百战英魂照后人

在山东济宁的微山湖,抗战时期,这里是华东至延安的地下交通线,运河支队的战士们就曾依托微山湖畔的芦苇荡与敌人战斗。张民和褚倩是运河支队革命战士的后人。这些年,他们辗转各地,搜集了许多当年运河支队发生过的故事。

张民和褚倩介绍,搜集当年那段历史是很多人在一起努力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想要更多地记录、还原运河支队的故事,发扬传承他们留下的精神。

运河支队战士后人 张民:过程是很艰难的,因为运河支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战斗,留下的历史资料是比较少的。

运河支队战士后人 褚倩:当时只能隐姓埋名,留给我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很多老前辈已经离世了。如果我们不去追寻的话,这段历史就可能被埋没,我们的下一代就更加无从去追寻。

记者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得知,有一位对当年历史知情的老人——周长余,他见证了褚倩爷爷褚思惠攻打扒头山的过程。记者立刻联系褚倩,一同前往周长余老人的住处。

运河支队战士后人 褚倩:我们现在就是哪怕知道过去这些老革命的一个细节性的东西,哪怕一句话,我们都感到很欣慰。

周长余老人住在扒头山村,今年93岁了,他说当年他亲历运河支队攻打扒头山时,只有十几岁,但许多情景还是历历在目。得知褚倩是烈士褚思惠的孙女,老人十分激动。他带着我们,一边走一边还原当年战斗的历史。老人家说,就是在这里,他目睹了褚倩的爷爷褚思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还跟随张民拜访了一位对当年运河支队事迹非常了解的人。

枣庄市台儿庄区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研究会理事 黄振:我生活在台儿庄,从小听着运河支队的故事长大的,我想如果不把这些运河支队、这些老前辈的英雄事迹记录下来、宣传出去,好像对不起他们。

从2001年开始,黄振就使用拍摄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些老前辈的身影。张民的父亲张友仁就是被拍摄的其中一位。1944年1月1日,张友仁加入了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成为一名侦察兵。他曾先后参加过鲁南战役、许昌战役等大小战役十余次。晚年时,张友仁经常到学校、社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张民说,“把运河支队的英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是他父亲的心愿。如今,他正在继续完成这个心愿。

清明节前,各行各业关注运河支队的人们聚在一起,把搜集到的资料、老物件,通过展览的形式向大众展示,我们也通过媒体平台帮助他们发布了展览信息,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支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守护红色运河记忆 传承不朽英雄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运河支队的故事如同微山湖畔的芦苇深深扎根在这片热土。三千将士、九百余战,他们用鲜血浇灌的不仅是胜利的果实,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当后人跋山涉水追寻父辈足迹,当耄耋老人情绪高昂地还原战斗细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个体的追思,更是中华民族对集体记忆的守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山河无恙的今天,我们肩负守护历史温度的责任,让先烈守护家国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