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安临潼法院 | 案件庭审结束“最后一送”巧解“连环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1:09:00    

“王法官,我和老李合作这么多年,没想到闹成这样……”

西安临潼法院新丰法庭的审判庭里,原告老张眉头紧锁,语气中透着无奈。对面坐着的被告老李夫妇愁眉不展,将手中的账本翻得哗哗作响,却始终一言不发。

案情回顾

这是一起看似案情简单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老张父子长期从事农产品运输批发与被告老李夫妇合作买卖玉米、豆粕等农产品多年。然而,因一笔说不清、理还乱的“糊涂账”,老张父子将老李夫妇诉至临潼法院。

“一案”牵出“案中案”

经过庭审调查,承办法官王江瑞敏锐发现,除了手中这起在诉案件,双方之间竟还“藏着”另外两起民事纠纷:一起是被告擅自卖掉原告寄存在被告处的玉米而引发的不当得利纠纷,目前正处于二审阶段;另一起是与本案类似的买卖合同纠纷,虽然原告尚未起诉,但倘若在本案中无法妥善处理,原告后续必将再次提起诉讼。

“这三起案子就像一根藤上的三个瓜,必须连根拔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王法官在翻阅卷宗时发现,双方多年交易仅靠“口头约定”,账目混乱成了矛盾的导火索。

“一揽子”调解化干戈

庭审结束后,法官从双方多年的合作关系切入展开调解工作。

“打官司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如果继续纠缠下去,你们的生意情分可就真‘伤’了。”

同时,法官点明诉讼风险:“案子一审二审走下去,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是双输。”

见双方神色均有所松动,承办法官趁热打铁,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被告分期支付拖欠货款,并补偿另两起纠纷给原告造成的部分损失。

经过多轮背对背调解、面对面协商,双方均同意采取该调解方案,一并化解三起纠纷。但关于赔偿数额,双方始终互不相让。眼看天色已晚,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最后一送”显成效

送双方走出法庭大门,原告老张先行离开后,有些犹豫的老李夫妇回头看了一眼法官欲言又止,王江瑞法官便再次上前劝道:“要想生意更红火,心里的账得记清楚,你们回去之后再考虑考虑,明天咱再联系……”

第二天一早,老李夫妇拨通了承办法官的电话:

“王法官,我们回去也想了,你昨天费了那么多功夫不说,还送我们到大门口再次劝说,我们很受感动,回去考虑了一下,你说得很在理,我们同意昨天的调解方案!”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分期支付原告货款及损失赔偿金共计70000元,三起纠纷一次性了结。老李夫妇也向老张父子作出承诺,撤回正在上诉的案件,双方之间再无纠纷。随着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这起“案中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起关联纠纷一次性化解,从账目“糊涂”到心结“清楚”,庭审结束后的“最后一送”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保住了双方多年的合作情谊,实现了“1+1+1>3”的效果。



作者| 岳弋戈

编辑| 李娟

责编| 郑黎波

主编|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