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0:01:00
近日
“全国都在喊话‘花鸟使’”成为网络热词
与此同时
“打鸟”一词也迅速走红
成为这个春季破圈的现象级话题
那么,什么是“打鸟”呢?
“打鸟”是摄影爱好者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与“打靶”类似,强调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伤害鸟类。因为“拍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到中文里便演绎成“打鸟”。当“打鸟”成为春日摄影圈的热门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将镜头对准天空与林间。
虎丘山
一直致力于打造“城市绿肺”的虎丘山鸟类资源丰富,古树葱茏,是鸟儿们的秘密花园。白鹭展翅翱翔共跳着“探戈”,红头山雀在掩映的树枝里栖息,灰喜鹊在天上翱翔。
灰喜鹊
灰喜鹊属雀形目、鸦科的中型鸟类。外形酷似喜鹊,但稍小。体长33~40cm。嘴、脚黑色,额至后颈黑色,背灰色,两翅和尾灰蓝色,初级飞羽外翈端部白色。尾长、呈凸状具白色端斑,下体灰白色。虽说顶着吉祥鸟的名号,可它杂食性,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兼食一些植物果实及种子,偶尔也会耍点小“任性”,悄悄打其他鸟宝宝和鸟蛋的主意。
白鹭
虎丘后山,是鹭鸟的乐园。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等,体羽皆是全白,俗称白鹭。中等体型,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捕食小鱼、虾、蛙类、软体动物、昆虫等,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红头长尾山雀
红头长尾山雀属小型鸟类,体长9.5~11cm,头顶栗红色,背蓝灰色,尾长呈凸状,外侧尾羽具楔形白斑,是一种山林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灌木林间,也见于果园、茶园等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小林内。红头长尾山雀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红头长尾山雀在翠竹间蹿跳振翅,模样可爱灵动,简直就是毛绒手办成精,是鸟类爱好者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之一 。
黑短脚鹎
黑短脚鹎是鹎科短脚鹎属鸟类,体长22~26厘米,嘴鲜红色,脚橙红色,尾呈浅叉状,羽色有两种色型,一种通体黑色,另一种头、颈白色,其余通体黑色,有10个亚种分化。黑短脚鹎叫声甚多变,包括响亮的尖叫、吱吱声及刺耳哨音,也常有带鼻音的咪叫声,它们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的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属杂食性。2016年,黑短脚鹎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此外,虎丘山还有翠鸟、白鹡鸰、北红尾鸲雌鸟、画眉、白腰文鸟、领雀嘴鹎、黄雀、棕头鸦雀、珠颈斑鸠等。
虎丘湿地公园
提到鸟类品种多,少不了苏州西北部重要的“生态绿肺”的虎丘湿地公园。大面积的水域为鸟类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这里坐落着苏州首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还有鸟类固定观测点。
夜鹭
夜鹭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体长46~65厘米,体重约700克,以蓝黑色与灰白色羽毛为主,成年个体头顶至背部呈金属光泽的深蓝灰色,背部有2-3根细长的白色饰羽,虹膜鲜红色,幼鸟则全身布满棕褐色纵纹。昼伏夜出,以鱼类、蛙类、甲壳类及昆虫为食,擅长通过模仿人类投喂面包屑诱捕鱼类,被称为“捕鱼高手”。
池鹭
池鹭体长约47厘米,繁殖期头颈部呈深栗色,胸为酱紫色,背部羽毛蓝黑色;非繁殖期则全身以褐色纵纹为主,飞行时腹部白色与背部深褐色形成鲜明对比,易与白鹭混淆。池鹭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
白头鹎
白头鹎体长约17~22厘米,体重26~43克,其显著特征是白色枕环从眼睛后部延伸到颈背,被列入中国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是一种小型鸣禽,主要分布于中国中东部及南部,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地区的森林,也常见于村落和城市公园。白头鹎性格活泼,常结群活动,以昆虫、种子和水果为食。
黑水鸡
黑水鸡体长约24~35厘米,体重141~400克,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白色,中间黑色,脚黄绿色,脚上部有鲜红色环带。黑水鸡被列入中国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别名红骨顶、红冠水鸡,栖息于富有芦苇和水生植物的淡水湿地、沼泽、湖泊、水库、稻田等地,属于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水生植物、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黑水鸡在中国分布很广,几乎遍布于全国各个省区。
姑苏区的“打鸟”点远不止这两处,被拙政园樱桃吸引的领雀嘴鹎、白头鹎、黑尾蜡嘴雀,园内饲养的鸳鸯等。
东园的白喉矶鸫、翠鸟、乌鸫、夜鹭,园内饲养的黑天鹅等,各个园林、公园都有不怕人的珠颈斑鸠“咕咕咕”的溜达,伴随着麻雀的唧唧声和喜鹊的喳喳声。
如果你爱观鸟
爱“打鸟”
不妨来这里走走
用镜头书写飞羽精灵的故事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编辑: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