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工商等高校“城市支教团”助力,破解周末带娃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然

周末父母要上班,小孩子的照顾难题怎么破?

杭州钱塘区义蓬街道沙堤社区活动中心里的免费“周末课堂”,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带队做手工、学安全课,用丰富活动打开了“杭漂二代”的成长新天地。

周末课堂现场 受访者提供

沙堤社区的党支部委员崔群说,钱塘的七个街道分布着数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不少家庭普遍面临周末“带娃焦虑”。“一部分家长是周末要上班,家中虽有老人,但是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作业;另一部分是二胎家庭,顾得上小宝,就顾不上大宝。”

如果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不仅能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集中做作业,还能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岂不是两全其美?

今年3月,钱塘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依托浙江恩宝公益基金会恩宝幸福家园“美丽钱塘”项目,在钱塘区内10个社区同步启动新一期“周末营”项目。

崔群说,项目为孩子们提供“托管+成长”双轨服务模式,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完成课业,还能参与安全课堂、博物馆研学、手工创作等活动。

周末课堂现场 受访者提供

“我们社区涵盖了3个小区,报名十分踊跃,竞争也很激烈。从2月底开始,每逢周末,20多个孩子会来社区活动中心上课,时间从早上9点至11点半,中午1点半至下午4点半。活动中心离3个小区都很近,孩子们大多都回家吃饭,吃完再来上课。”崔群说,不少家长都表达了对“周末营”项目的认可,“他们减负了,孩子也获得了知识和快乐。”

引入高校志愿者,是“周末营”项目的一大亮点。

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的1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后,组建了“城市支教团”,进驻各个社区。他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活力,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周末营”,有一个特别的“哥哥姐姐信箱计划”。摆放在活动室里的橘色信箱,藏着很多孩子们投进来的“心声”。志愿者们不仅回信疏导孩子的情绪,还积极与家长沟通,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如今,这种“儿童诉求—专业介入—家庭响应”的服务闭环,让“周末营”从单纯托管升级为涵盖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的全方位成长支持系统。

周末课堂现场 受访者提供

“项目不仅缓解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周末看护的难题,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广阔的视野,成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暖心之举。”崔群说,如今,社区孩子们的足迹遍布湿地博物馆、非遗展览馆、大学校园等地,给他们的周末时光增添许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