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博日历丨一只被注入“东方基因”的杯子,大唐“国际范”满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7:20:00    

这只杯子

原型来自中亚、西亚

却被工匠注入了“东方基因”

让“国际爆款”秒变“本土网红”

今天一起认识

来自唐代的三彩牛角形杯

01

一眼梦回盛唐

这只杯子,巧思满满!

整体呈角状

杯身向上弯曲成弧形

同时又塑造出一只优雅的绿孔雀

头顶微有凸起象征雀冠

仰卧回首

口中衔一花枝,搭于杯沿

花枝顺势与杯沿相连

化作天然的把手

细看杯身

卷草纹的线条错落有致

黄、绿、白三彩釉色随纹路深浅流淌

这只巧思满满的绝美“孔雀杯”

是来自唐代的三彩牛角形杯

充分体现了唐三彩的精湛工艺

即便千年过去

三彩釉的流光仍让人一眼梦回盛唐

但如此挖空心思的精美杯子

却仅仅作为随葬的明器

盛唐时期,厚葬的主要表现便是

随葬精美的唐三彩制品

随葬品数量越多、品质越精美

厚葬规格越高

三彩牛角形杯亦可为之佐证

02

“国际爆款”秒变“本土网红”

这就是大唐“国际范”

盛唐时期,万国来朝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李世民《正日临朝》

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那股子“国际范”体现在方方面面!

这件三彩牛角形杯便是

大唐“国际范”的有力证明

它的原型应是

当时流行于中亚、西亚的

一种兽首角杯——“来通”

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

成为在唐代贵族中流行的“奢侈品”

据专家考证,来通有以下两大特征:

①兽首的装饰

②兽首部位有流孔

饮酒时,酒从下端的孔流到饮者口中

在西方,来通被视为圣物

传说用其饮酒可防中毒

举杯一饮而尽,是对酒神的致敬

△来通杯的造型及饮酒时的姿势。

而唐代工匠为它注入了“东方基因”

西域来通需仰头盛酒

与中式饮酒习惯大相径庭

因此,三彩牛角形杯

参考了中国传统角形杯的造型

古人手持角形杯饮酒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开始用陶器来仿制角形器物。在汉代壁画中,也有出现一位勇士左手挽袖、右手举杯与人对饮的画面。

△左为河南禹县谷水河遗址出土角形陶杯,右为河南洛阳烧沟61号西汉墓壁画中持角杯而饮的人物形象。

去掉底部的流孔

但保留兽首装饰

“国际爆款”秒变“本土网红”

△来通底部有流,三彩牛角形杯底部没有流。

03

龙、鸭、象……

这些动物都能做成杯子

除了这件三彩牛角形杯

唐墓还出了不少动物造型的角杯

唐三彩龙首角形杯

龙首口吐浪花,巧妙地形成环柄

唐三彩龙首角形杯为李徽墓出土,李徽即唐太宗李世民之孙。

龙造型象征皇权与天命

△唐·三彩龙首角形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三彩鸭形杯

鸭的长嘴回首衔尾,尾作荷叶状杯口

姿态柔美,釉色淡雅

△唐·三彩鸭形杯,河北博物院藏。

唐三彩象首杯

象眼圆睁,象鼻上卷而成为环形把手

既严肃狞厉又瑰丽绚烂,艺术效果拉满!

△唐·三彩象首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些动物造型的角杯

既延续中国传统的祥瑞文化

又融合丝路传入的异域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国际范”设计语言

亦可从中窥见

盛唐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千年角杯,盛唐缩影

这抹釉色

是海纳百川的自信

更是文明交融的定格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丹妮

视觉丨汪泽源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郭琪红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河南博物院 总台河南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王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