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次考证解锁多地执业资格,深圳如何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丝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7:09:00    

开栏语

深圳是全球人才实现梦想的热土。在这里,有一群“零跑者”。他们带着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热情、追逐梦想的渴望与决心、求是创新的态度和追求,在千行百业锐意进取、拔节向上,让深圳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创新活力的人才之城。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推广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深圳市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成果,深圳市委组织部联合南方日报特推出《解码深圳“零跑者”》系列报道,集中展示近年来深圳各区、各单位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创新亮点举措暨“零跑者”优秀项目,充分激发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敬请垂注!


3月17日,比亚迪发布全新的“超级e平台”这一平台集成了多项前沿技术,在充电速度上实现了显著突破,支持高达1兆瓦(1000kW)的充电功率,全球量产车型中峰值充电速度最快可达1秒2公里,标志着比亚迪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比亚迪的成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其惊人的增长速度和创新实力,持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亟需高素质技能人才。深圳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面对产业飞速发展衍生出的技能人才迫切需求,深圳以拥有比亚迪总部的坪山区为试点,携手香港等大湾区城市,开启了一场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革新之旅。

深圳精心部署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一试多证”职业评价规范,探索开展“一试多证”技能人才评价新模式,即实现一次考试可同时获得多个技能等级证书。大湾区内的学生和社会劳动者均可参与此技能考核评价。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是一场职业技能评价的变革,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它打破了地域限制,整合了粤港澳三地的资源和优势,促进大湾区技能人才体系的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为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培养及输送海外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高效等优势异军突起,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占比将提升至50%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技术革新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新技术,还需应对复杂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问题。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为新职业新工种,尚未形成适应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人才赴港、出海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瓶颈,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深圳与香港毗邻而居,香港作为亚太乃至全球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广阔机遇和独特优势成为内地产品品牌出海的“绝佳跳板”。

近年来,香港市场作为内地出海的关键支点,对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两地产业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企业售后维修体系在香港无法找到合适的技能人才,而内地技能人才又无法到香港直接上岗,影响新能源汽车出海整体布局。

深圳新能源汽车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在香港市场的拓展,售后维修服务面临巨大挑战。一些企业售后部门也表示:“在香港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维修技术人员,而内地的维修工又无法直接过去,这导致我们的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慢,客户满意度下降。”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在香港以及海外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坪山区积极行动,联合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机电工程署、比亚迪、深圳技师学院等单位,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职业技能评价规范。

在坪山区人力资源局的积极推动下,2023年6月,在省人社厅组织召开的全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对接会上,正式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技能标准共建”项目。项目启动后,区人力资源局积极链接各方资源,邀请19家单位共计27位专家组成职业标准专家组,于2023年7月完成《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行业评价规范》的起草制定工作,通过多方联动,建立了首个大湾区通用的产业技能标准,填补了产业职业标准的空白。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为新职业新工种,如何在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人才认定?

为确保评价规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坪山区组织了多轮专家论证和企业调研。专家组成员涵盖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专家、职业院校的教育专家以及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对评价规范中的职业技能等级划分、考核内容设置、证书颁发标准等进行了细致的研讨和优化。

同时,坪山区以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用人需求为导向,依托比亚迪的社会评价资质,面向企业员工、香港技能人才等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一试多证”考核评价(即通过一次考试后可同时获得多地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共同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技能新质生产力。

在企业调研过程中,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积极参与,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需求反馈。坪山区职业训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非常支持这一改革项目,积极与我们对接需求,希望可以为企业培养和选拔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维修技能人才。”

此外,坪山区还注重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机电工程署等机构的紧密合作,推动了湾区职业标准的互认互通。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短缺问题,也为未来更多职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通过多方联动,深圳成功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能人才培养生态。

在这个生态中,政府、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合力。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企业提供实际需求和实践机会,院校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行业协会提供行业指导和监督。这种多方联动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培育上,坪山区还建立了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包括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课程,以及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学员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明。

在新能源汽车维修工培训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深圳技师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组织了专业的教学团队,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最新技术,编写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教材。这些教材不仅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操作指导,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维修技能。

同时,学院还开发了丰富的培训课件和视频资源。这些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各个环节和要点,便于学员自主学习和复习。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培训资源的开发,为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此外,坪山区还注重为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让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区人力资源局还积极组织招聘会和人才交流活动,为维修工和企业搭建对接平台,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坪山区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坪山区正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海外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中心建设工作,通过与海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训模式,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职业评价规范上升为国家职业标准方面,深圳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该评价规范已提交至国家人社部,等待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征集流程进行申报。

未来,深圳将继续拓宽其他产业领域更多核心岗位工种的湾区标准,实现行业人才规范化培养和湾区技能人才供需匹配,为其他新兴产业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