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7:0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史安琪
当青春与生命的终点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故事?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大众对于殡葬行业褪去偏见。在济南市殡仪馆便有一位“00后”殡葬人,他用新思维打破生死禁忌,成为“生命摆渡人”。
娴熟的业务水平
化身家属的“镇定向导”
“您好,这里是济南市殡仪馆,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在肃穆的服务大厅里,王资平专业而温和地接听着来电,手中的记录本已密密麻麻写满待办事项。这位入职刚满一年的殡葬服务洽谈员,如今已能从容应对各类治丧咨询,从遗体冷藏到告别厅预定,从火化流程到礼仪安排,逐步建立起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作为生命终点站的“摆渡人”,王资平深谙语言艺术的精妙尺度。既要避免直白的职业表述加重家属伤痛,又不能陷入情绪化的对话漩涡。“初次接待时的手足无措让我记忆犹新。”王资平轻抚着工作日志回忆道,面对沉浸在悲痛中的家属,那些程式化的安慰显得苍白无力,反而可能造成二次创伤。尤其是面对情绪崩溃的家属时,如何突破情感屏障开展有效沟通,曾是他最大的挑战。
经过一年的实战,王资平已摸索出独特的情感疏导技巧。当泣不成声的家属难以自持时,他会轻声提醒:请让亲人安心远行,骨灰盒沾了泪水会变得沉重。王资平发现,用蕴含传统的话语,往往能帮助家属重塑理性。对于茫然无措的家属,他则化身“镇定向导”,用专业的业务水平,慢慢捋顺家属的思路。
从战战兢兢的行业新人到值得托付的殡葬工作者,王资平在服务中重新定义职业价值。“当家属道谢时,我触摸到了这份工作的神圣感。”王资平认为,在这里他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今面对突发状况时,他可以沉稳应对。他说,这份从容,源自对生命的敬畏。
以观察为主
更多的是对生者的慰藉
在殡仪馆工作的一年里,王资平见证了很多,对于亲人的离世,家属反应各不相同。有坚持自己放置老伴骨灰盒的老人,有默默看着骨灰盒哭泣的子女,也有定期来擦拭骨灰盒的母亲,“很多家属把这里当作最后的念想。”
“记得有一位85岁的老先生,他的老伴去世了,骨灰寄存在殡仪馆。”王资平称,老人走路已经颤颤巍巍,但仍然坚持自己放置骨灰盒于高层隔位。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扶着梯子,颤巍巍的身影一步一步地缓慢挪动。老人用手轻轻拂过盒子,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下来。“很多时候对家属的慰藉很重要,我通常是多观察、多倾听,了解家属的需求。”王资平说。
最让王资平难忘的是对双胞胎姐妹,从最初每日到馆祭奠,逐渐调整为每周、每月探望,俩人有自己的祭奠节奏。“两人四五十岁,家中老人相继去世,姐妹俩每次来祭奠都会待很久,时间长了便也认识了。”王资平回忆,姐妹俩在遗体告别环节表现得异常平静,却在寄存骨灰时突然打开话匣,絮絮讲述着生活琐事。
王资平认为,很多家属需要缓冲空间,有人在寄存室门口徘徊,有人反复调整骨灰盒摆放角度,更多时候是沉默地陪伴。这些细微的举动,都是生者自我疗愈的过程,倒映着无数未说出口的思念。
“00后”殡葬人的成长之路
从跨专业焦虑到生命守护者
在工作中王资平条理清晰、不急不缓,但其实他今年才23岁。2002年出生的他为何选择殡葬专业?王资平解释,他生活在民政体系家庭,母亲从事社会救助工作,让他对“最后一程的守护”产生独特理解。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对于殡葬行业的偏见越来越小,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王资平表示,周围朋友在得知他从事殡葬行业时,没有远离自己,反而充满好奇。他们认为,殡葬行业不再与猎奇或忌讳画等号,而是怀着对生命的双重敬畏——既尊重逝者的尊严,也珍惜生者的时光。
虽然如今观念转变了,但当真正脱下学生衣服,换成工作套装时,王资平还是用了一个月时间适应。“刚毕业我就来殡仪馆了,当时又紧张又有点儿害怕。”王资平分享,他大学学习的播音主持,与殡仪馆工作其实并不是很贴,而且所学方向是直播带货与综艺类主持,与殡仪馆主持风格大相径庭。
作为跨界职场小白,王资平在最初面对丧失亲人的家属时会手足无措,会语言生硬。“第一次为家属策划告别仪式时,我用了足足四个月时间,不知改了多少遍策划,才勉强通过。”王资平说,在告别仪式中,他也会化身陪哭员,一同沉浸在悲伤的氛围里,“在这里我见了很多生死离别之际,我逐渐认识到真正的专业不是隔绝情感,而是将共情转化为守护的力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用敬畏缝补生死缝隙
04-05【芙蓉国评论】生态殡葬,“厚养薄葬”的现代诠释
04-05清明时节风大物燥,济南严防森林火灾
04-04“00后”殡葬人:用青春语言熨帖生死褶皱
04-04观点反转?美副总统称关税政策市场反应好于预期
04-04青岛市召开《问政山东》反映问题整改推进专题会议
04-03全手语出演《不说话的爱》聋人父亲,张艺兴回应偶像出道当演员
04-03长白时评:以优良作风确保能干事、干成事
04-0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党校工作全局 不断提高党校工作水平 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04-03精神卫生服务扩大执业医师准入范围
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