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5:49:00
□新天水记者 柴琪 张文都
在天水这方厚重的土地,渭河蜿蜒穿城而过,滋养出一片物产丰饶的沃土。从陇右高原到沿海都市,从传统市集到跨境电商,天水市以“甘味”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政策赋能、科技驱动、市场拓展的三维联动,成功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好”、从“树品牌”到“强产业”的战略转型,为西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生动范例。
春分时节,走进甘谷县六峰镇苍耳王村,甘肃东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浆水发酵车间里,酸香扑鼻的浆水正通过全自动生产线灌装入袋;几百米外的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内,数百万株月季苗在智能温控大棚中抽芽吐绿……
甘肃东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甘谷县招商引进的一家集蔬菜精深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浆泰功”浆水品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味”行业。
从田间到车间,从农产品到商品,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让集体经济找到可持续的造血机制……六峰镇产业发展模式亦是全县山地农业“延链补链”激活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正成为甘谷县实现山地农业“链式突围”的生动注脚。
“我们以‘甘味’为核心,已构建成全方位的品牌建设与推广体系。”甘谷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少飞说:“通过电商直播等多元平台,让甘谷的辣椒、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出陇’‘出海’,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劲引擎。”
今年,为保障全县10万亩辣椒种植,甘谷县设立了15个集约化育苗基地,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目前1.6亿株各品种辣椒苗长势良好。除了从种植源头抓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推广也是“甘味”的重要一环。在甘谷县“甘味”品牌中心,除了线下展区,还设置了电商直播间,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等“甘味”特色产品应有尽有,每天有300多单特色产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直达消费者餐桌。“甘味”品牌正以“厚道甘肃、地道甘味”的形象,从陇原大地走向世界餐桌。
天水花牛苹果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牌,其金字招牌“高光时刻”的背后,是天水“甘味”品牌厚积薄发的缩影,每一口“甜蜜事业”承载着陇原大地的自然馈赠与千年智慧。
在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集中连片种植的花牛苹果树吐露着鹅黄的嫩叶,昭示着丰产丰收的春日盛景。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正全望着郁郁葱葱的果园感慨:“现在种苹果就像照顾婴儿,从育苗到采收都有标准化流程,连病虫害防治都用上了生物防治技术,这样的苹果才能对得起‘甘味’这块金字招牌。”
从靠天吃饭到园区种植、从因地制宜到全产业链发展、从品质升级到品牌搭建……清水县“甘味”品牌叫响全国,成为当地独具地域特色的招牌。
早春的清水县白沙镇白沙村、鲁沟村地摆木耳食用菌建设点,菌农们忙碌着平地、起垄、打点、放线……食用菌生产车间,菌棒智能化栽培、无尘无菌净化处理、智能温控设备监控温度,科技赋能助推食用菌产业升级。目前,清水县已建成食用菌产业园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木耳种植大棚1179座,总库容1.8万吨的食用菌冷藏库18座,产业规模达2000万棒以上。食用菌向“新”求“质”,实现华丽嬗变。
据了解,清水县已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6个、“甘味”品牌6个。“清水半夏”“邽山土蜂蜜”“清水粉壳蛋”“清水花椒”等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夜幕降临,天水古城的灯光次第亮起,“甘味”夜市里的椒麻鸡、浆水面香飘四溢。借助《天水千古秀》实景演出,农产品展销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创造了“白天观景、夜晚品鲜”的消费新场景。
近年来,天水市将“甘味”品牌建设上升为全市战略,出台《“甘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品牌培育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甘谷辣椒、武山韭菜”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72个企业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矩阵。
天水农产品的“甜蜜事业”——“甘味”品牌体系在渭河的滋养下,天水正以“甘味”为媒,编织着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一场关于农业品牌的深刻变革正在重塑陇原大地的产业格局,孕育着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
来源:新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