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5:22:00
“还好赶上了这趟末班车。”市民马女士周末在朋友圈看到苏城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晒出“‘消费贷’利率即将上调”的消息,赶忙行动,今天(3月31日)总算得偿所愿,顺利将利率为2.58%、额度50万元的资金提款到账。
市民正在苏城银行网点咨询“消费贷”。
记者从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处证实,一周前,还被业内称为“卷到不行”的“消费贷”激战,明天就将正式“降温”。
各种优惠层出不穷
“消费贷”利率不断创新低
“2.58%,最高100万元,审批通过秒到账。”“‘闪电贷’重磅福利升级,仅限3月!年化利率2.58%起,信用额度高至50万元!”……今年以来,个人“消费贷”市场激起一轮轮激战。
“如此低利率、给这么高额度,这在以前不敢想象。”市民王先生正打算着手装修一套空置已久的老房子,急需一笔装修金,但由于刚买了新车,手头资金紧张,最好能寻求贷款方式落实装修费用。他从熟悉的银行业朋友处打听到了近来“消费贷”优惠政策,十分心动。事业单位编制、又没有任何负债,他很顺利快速拿到了50万元的低利率消费贷款。“资金成本低,又能解决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王先生随后将消息告知正在筹集一笔求学费用的朋友,朋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赶忙上银行网点打听。
让王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仅几天功夫,“消费贷”惊现更多叠加福利,有银行宣传单页上直接挂出了“2.55%”的超低利率。不仅如此,成功提额还附送一定时间的免息券及吹风机、电饭煲等多重好礼。今天上午,记者实测了一下,抽奖后一张低利率“浦闪贷”利息优惠券便自动发放到了手机银行账户上。
据了解,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近日正式下发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由此,一轮“消费贷”竞争席卷而来,利率不断创新低。据不完全梳理,银行针对这一波消费贷限时优惠,折后年化利率普遍在2.5%-3%之间。“最近行里对此有指标任务。与前些年相比,现在确是消费贷利率最划算的时候。”苏州某股份行信贷部经理如是说道。
同时,额度也不断提涨,从最初30万元到50万元,最高甚至达到100万元。不过,此类利率较低且额度较大的消费贷亦对贷款客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信贷经理介绍,比如,申请人需满足在优质企业任职,或为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等身份需求,并且在单位的公积金须连续缴存满一年及以上。
“白菜价”利率被急踩刹车
低于3%利率“消费贷”将难觅
“白菜价”利率大大搅动了个人消费贷市场,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均表示:“咨询电话被打爆”“连着一星期,就光做消费贷业务了”“每天都预约排满消费贷客户,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一位头部股份行理财经理表示,就在前两日,他经手放出了近300万元“消费贷”,与该行之前推出的限时促销对比,利率优惠力度加大后业务量实现了明显攀升。
然而,这股热潮很快被各银行总行的口头通知击退。上周六,正准备比较一下各行利率就下手“消费贷”的马女士突然看到了一位股份行理财经理在朋友圈晒出的消息,她即刻致电,证实超低利率“消费贷”即将被叫停,她马不停蹄赶忙申请,总算赶上了“末班车”。
苏城一家股份制银行资深理财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收到总行的口头指导,从4月1日起,消费贷利率将回升到3%,短期内应该不会再下调。”
“消费贷利率均低于3%,极有可能导致银行处于赔本经营的状态,给银行带来风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急踩刹车,主要因为卷到不行的“消费贷”,给银行的稳健运营带来风险,“价格战”不能无限度打下去。
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也显示,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全国性银行的净息差普遍同比持续收窄。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52%,同比下降17个基点。而同时,银行个人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则有上升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叫停旨在引导“消费贷”理性竞争,避免发生多重风险。
千万不能盲目借贷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量力而行
在采访中,一家头部股份制银行的资深理财经理坦言,实际上,个人消费贷利率过低,将产生一些较为明显的副作用:会给一些消费者造成幻觉,导致盲目贷款,加重了个人负债的负担;其次,也容易导致个人信贷资金违规被挪用于理财、还房贷等情况。
因此,业内人士特别提醒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务必按需申请,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借贷,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要明确自身贷款需求,根据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贷款以及需要何种贷款。
“居民个人应将自己债务水平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一般而言,分摊到每月的还贷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特别是年轻客户,不可通过‘以卡养卡’‘以贷还贷’等方式盲目借贷。”苏城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如是解释道。同时,多家银行机构在发放、推广消费贷时也已进行提醒,消费贷款用途仅用于个人合理合法的消费支出,不得将贷款用于购房、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用途。 (苏报融媒记者 冯佳 郑超 文/图)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
德意志银行下调派拉蒙评级
04-02共达电声(002655.SZ)拟斥3000万元投设全资子公司
04-02株冶集团股东户数减少1000户,户均持股2.55万股,户均持股市值24.31万元
04-024月2日广发多因子混合净值增长0.69%,近6个月累计上涨13.67%
04-02以旧换新国补落地,有三四线市场家电经销商垫付资金超百万!
04-02原公募量化基金经理俞科进转行做私募,曾搭档任泽松管理基金产品
04-02天长6个项目拟获省工信厅惠企政策资金支持
04-02真能骗!北京一男子8个月竟诈骗25名司机,判刑!
04-022025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且本金可延期偿还
04-02华夏中证全指可选消费ETF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2.1%
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