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供电更可靠 农民更舒心——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服务春耕备耕工作侧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9:29:00    

2024年,榆林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01.47万亩,位居全省第一;粮食总产量261.69万吨,位居全省第二;粮食单产237.59公斤/亩,单产增速全省第一……

从国家统计局榆林调查队显示的这组数据来看,陕北榆林,这片昔日“走西口”的荒芜之地,正悄然蜕变成为陕西“新粮仓”。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进入三月,榆林各地农民陆续开始抢抓农时,全力投入春耕备耕工作,农业生产用电需求也随之不断“升温”。作为能源央企,国网榆林供电公司聚焦服务“三农”发展,着力创新工作机制方法,因地制宜优化服务举措,用坚强电力保障助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云端力量 监测高标良田

工作人员监测农业排灌台区运行情况

3月25日,在国网定边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分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正对全县农业排灌台区电压数据开展全天候动态监测,实现春耕用电精准服务。

如何实现精准?针对春耕期间农排负荷激增、季节性用电需求波动大等特点,该公司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创新应用“低压用户低电压明细”微应用平台,实时采集全县农排台区电压、电流及负荷数据,并同步关联移动巡检终端,构建“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体系。运维人员可一键调取用户历史电压曲线及负荷数据,精准定位低电压、过载等隐患,优化供电方案,确保春耕灌溉、农产品加工等用电设备稳定运行。

“我们将持续深化‘电力大数据+农业’场景应用,推动春耕保电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保障。”该公司供电服务指挥分中心牛治峰表示。

建强网架 赋能智慧农业

工作人员了解大棚用电需求

3月18日,走进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智慧农业示范园,66座连体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银色海洋。在玻璃温室大棚内,水肥一体机精准滴灌、智能温控系统实施调节光照,全电化设备正为果蔬生长注入“满格能量”。

在这背后,是该公司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的成效。“以前电压不稳,滴灌系统偶有停机,现在供电公司为圪崂湾村新建0.4千伏线路1.5千米,增容变压器至200千伏安,设备24小时工作都不怕。”在榛子种植基地,农户指着运行的滴灌水管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国网佳县供电公司还积极推广“电力+智慧农业”新模式,为方塌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安装智能电表16台,实时监测用电负荷,提前预警过载风险,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绿色、经济的用电目标。

入户走访 消除供电隐患

工作人员检查大棚供电设备

3月20日清晨,榆林市横山区石马洼农场还笼罩在薄雾中,当地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人员走进了村民王海霞家的蔬菜大棚,详细了解春耕浇灌用电需求,义务检查棚内用电线路设施,帮助消除用电安全隐患。

“我们培育的菜苗从播种到出苗都离不开电,前些天,配电箱突然跳闸,多亏供电所的小张连夜赶来抢修。” 王海霞抚摸着翠绿的菜苗说。

三月以来,该公司充分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紧密结合春耕备耕用电实际,利用公司12个供电所和“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直面用户的优势,大力开展供电设备隐患排查和春耕线路特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巡视线路64条,排查处理供电安全隐患7处,解决客户用电难题5处,保障农民用上放心电、舒心电。

电力足,产业兴。国网榆林供电公司还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为春耕用电开辟"绿色通道",让报装流程更快捷、电力获取更便利。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场,“电保姆”们正孜孜不倦地在榆林大地上描绘着这幅"供电可靠、农民舒心"的春耕备耕画卷。(通讯员 慕琦宇)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