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23:00
舞台灯光渐暗,25岁的周键抬起左手,金属质感的机械仿生右手轻触琴键。一首《大鱼》裹挟着科技的温度,在会场内回荡。
这是发生在“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中《2025中国·AI盛典》融合展演上的一幕,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12岁失去右手的周键,如今借助脑机接口技术的力量,凭“意识”便重获“掌控力”。“它没有赋予我超能力,却让我终于能从容地站在阳光下。”周键说。
周键的故事并非孤例。当下,脑机接口技术正走向千家万户:帮助残障人士重拾生活信心、让“星星的孩子”学会表达情感、帮助瘫痪患者用意念控制外部设备……“技术的核心价值,是造福于每一个人。”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何熙昱锦说。
当褪去冰冷的代码与算法外衣,AI之光正以温暖的姿态融入生活,描绘“AI赋能万物”的新图景。
“发言稿就在我的眼镜里!”前段时间,作为第一批“摸到光”的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戴着仅重49克的AI+AR眼镜火了一把。站在台上,他把发言稿显示在AR眼镜上,通过手上的戒指完成翻页,实现“脱稿”演讲。
在博物馆,游客透过AR 眼镜,可见文物三维影像悬浮空中,历史触手可及;在油田,工程师通过远程AR协作,精准诊断设备故障……让科幻电影中带显示屏的眼镜走进现实,是Rokid献给AI时代的答案。
“我们相信,未来的智能终端将不仅仅是手机,而是像这副眼镜一样,把我们从方寸的手机屏幕中解脱出来,让人机交互从‘指尖滑动’回归到‘眼神交汇’。”在祝铭明看来,未来的AI,将成为一种不可见、却无处不在的能力。
从AI盛典上机器狗穿上马甲舞狮,到后来春晚中机器人穿上马甲扭秧歌,再到广西三月三期间机器人换上壮锦马甲跳起“科目三”,人形机器人的成长,正在解锁人类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我们将再接再厉,给大家造更有用的机器人,我相信在未来的5-10年,AI和机器人必将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
《2025中国·AI盛典》制片人、总导演田梅介绍,作为“人工智能最新应用的年度发布平台”和“人工智能前沿趋势的年度瞭望平台”,AI盛典将充分汇聚AI领域当下的前沿技术、头部企业和顶尖人才,以极具创造力的呈现方式,生动展现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实践、丰硕成果以及广阔前景。
盛典从让兵马俑“开口唱方言”,到机械臂乐手演绎交响乐,AI正在重新定义创作边界。“未来的创作不再受限于技术,而是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才能驾驭AI的无限可能。”田梅坦言,唯有打破思维桎梏,方能激发“AI+万物”的潜力。
(人民网)
相关文章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撰文称 在中国看到了未来
04-03特朗普“关税大棒”连无人岛也不放过,能否让“美国再次富裕”
04-03痛别!两位巨星,相继陨落
04-03女生劝阻“甲亢哥”被全球直播!最新回应来了……
04-03太"卷"了!券商两融年度"扫描",普遍增收难增利!
04-03中国能建科技公司: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谱中国式现代化天津新篇章
04-03网络中国节·清明 | 跨越80年的告白:您放心,后辈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04-03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定性
04-03前谷歌学者罗剑岚加入智元机器人,出任首席科学家
04-03AIGC来了,影视创作准备好了吗?(解码·文化市场新观察)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