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千古宋词,最美的7首《点绛唇》,李清照位列第一,无人可超越!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1:15:49    


编辑 | 柳色黄

插画师 | 小园春时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

调名取自江淹《咏美人春游》中的诗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



最清新的《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词,一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有了稳步的发展。并且在经历国破家亡的变故后,词风更是如此,从少年时期的明亮清新,到青年的温柔闲适,到中老年的愁绪别唱。

早期的词,清新简白,肆意清狂,令人惊艳,尤其是这首《点绛唇》。

这首词语言质朴,天然去雕饰,从“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轻松自在,到“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的紧张,最后却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和假装镇定等多个动作与心理进行层次分明的叙述,曲折多变,将少女娇憨活跃的情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明媚而美好,由内而外散发出青春的活力,曲尽其妙,不愧是千古佳作。



最朦胧的《点绛唇》: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桃源》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广兴党籍,苏轼、黄庭坚和秦观等人屡遭贬谪,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今属湖南)。

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秦观,不由得生出几分消极的隐居之情,这首词正是映射出此刻的失意。

醉后随性,任小舟荡漾到藕花深处,本是肆意自在的好心情,却话锋一转,尘缘相误,放不下凡尘俗事,只能在人间挣扎。

烟雨茫茫,日暮千里,望不断的愁肠百转。“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春已暮,山水迢迢,花雨朦胧,迷蒙而恍惚,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这首小令以轻柔优美的小调为开端,却从“尘缘”急转直下,说不尽的迷惘,正是这种失意的心境,千百年里引起那为数不少的失意彷徨之士的感情共鸣。



最畅快的《点绛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点绛唇·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苏轼与好友袁公济,刘景文,游山玩水,赋诗唱和,这首词亦是和袁公济之作,亦被称为“风月平分”词。

倚靠着胡床,看山峰重重,如同花朵一般,“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心情闲适如白云一样自在,还有几分飘飘欲仙之态。

而好友的到来,打破了宁静,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此,风月美景与好心情都分君一半,其乐陶陶。

这首词颇有元曲的逸兴雅趣,整体轻快愉悦,游玩之乐,其乐无穷;有朋自远方来,其乐无穷。



最含蓄的《点绛唇》: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点绛唇·新月娟娟》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上片以新月、寒江,静山和梅影构建出一幅清冷的霜天月夜图,一个“衔”字,生动而精确,将静景写活了。

长夜难眠,披衣而起,在院中踱步,本来应该是饮酒赏月的好时节,但乱鸦声一片,在寂静而寒凉的夜晚,更显得聒噪与凄清。

写下这首词时,汪藻因谗言移居宣城,心中满怀愤懑,难以入眠,委婉而含蓄的在这个霜天月夜中,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想要归隐的心情。

全词借景抒情,写法含蓄,语言清新简白,清丽雅致,深有寄托,有感而发,所有景语皆情语,值得再三品读。



最闲适的《点绛唇》: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点绛唇·采药归来》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开仓赈灾。

《宋史·陆游传》曾明确记载:“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事后 ,陆游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故而闲居山阴,这首词正好成就于此。

无所事事的陆游日常便是游山玩水,排遣愁绪,故而采药而归,去酒家打点新酒,日暮时分,江水淼淼,耳边传来渔歌,气氛宁静又闲适。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带着轻薄的醉意,泛舟江上,并不怕风浪突起,此句很可能寓含着比喻象征,隐含政治意义。宦海沉浮,不如归去,做个闲人。

这首词以陆游的日常为视角,如同一幅山水画,轻松便勾勒出一幅采药归来,驻足江边的人,遥望远方,江水之上,小舟之中,是腰间挂着酒葫芦的渔夫,风浪渐起,而渔夫怡然自得,放声高歌。

词中有画,画中有诗,十分精妙。



最清雅的《点绛唇》: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周晋,字明叔,号啸斋,宋朝人士。

晋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佚。《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清平乐》,《柳梢青》。

这首《点绛唇》便是以士大夫的笔触,写出宋朝风雅闲适之风。言辞端丽雅正,富有雅词一派的风韵。

上片词人午睡初醒,便卷起帘子,春光明媚,心情为之一畅,只可惜春光如此美好,却无人一起欣赏,便觉得心中幽幽,不大欢乐。“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是无形之物,词人却想将愁绪如鸟儿一般放飞出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春日漫长,又无伴侣可倾诉一二,只能对着枝头飞来跳去的黄鹂鸟言语。无人相伴,无话可说,正是“春愁”所在之处。

下片则写春愁难排,无人可解,遂出门访友,“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写词人出门所见之景色,春天在哪里呢,在那柳絮纷飞,蘋香幽幽的无人之处。(蘋一是指田字草,二是苹果树,此处我更偏向于田字草。)“移舟去”。撑一叶小船去寻访朋友,而他们恰好正好水边梨花树下,沉吟不语,陷入思考中,“一砚梨花雨”。风吹梨花如雪落,簌簌落满砚台,两人浑然不觉,已入忘我之境。

整首词娓娓道来,清丽婉约,词意含蓄,浑然天成,以“卷帘、黄鹂、柳絮、小蘋、舟、砚台、梨花”等物,让普通的春天午后访友如手持vlog摄影一般跟随着词人的角度,移步异景,走进词人的生活日常,使人身临其境,似乎回到宋朝的某个春日午后。(解析出自本人《南宋宝藏词人周晋,仅以3首词传世,道尽文人雅客的舒适生活》一文)



最相思的《点绛唇》: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点绛唇·花信来时》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

春日花好,但与妻子分居两地,相思如春草,人瘦如弱柳。

春服既成,脱下冬服,越发显得消瘦。倚门盼归,折断门前青柳,日复一日,想必青柳如人一般萧瘦。

多情人,难相守。“泪痕和酒,沾了双罗袖”此句与“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异曲同工之妙。

花开有信,人无归期。折柳盼归期,诉不尽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意。

全词语言清丽典雅,词意含蓄,情意真挚,将相思的伤感娓娓道来,明媚妍丽的花不负春风,但携手花丛之中,却不是去年的人,人与柳,一样的袅袅消瘦。